close

  自從政府在民國八十年開放外資投入國內股市以來,外資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也成為投資人模仿的標的,當外資大舉購買某一類型或某一支股票時,散戶立刻一窩蜂的搶進。本期將為大家介紹外資對台灣股市的影響以及外資的選股策略。


  所謂的外資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海外基金(國內外證券投信公司在國外募集資金投資台灣股市)、一般境外法人、境內外僑,此外還有所謂的「假外資」,主要是指一些在國外設有子公司的企業,為操縱股價,將資金匯給海外子公司,再由海外子公司以外資的名義,匯入國內股票市場炒作股票。這幾種外資形式中,以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對台股投資金額最高,約占所有匯入外資的八五%。


  去年以來,台灣股市因為外資大力介入,徹底扭轉了多空結構,從前年選舉以後,台股由 7488  跌至 5422,在股市大跌、企業跳票此起彼落聲中,外資在當時卻反市場而行,出現大幅度的買超。後來政府在四月起極力作多,除了核准八億美元的外資投資股市外,在外資投資比例上也做了重大的突破,提高外資投入單一公司股票比率由現行的 15 %提高到 50 %、整體外資投入任一公司股票比率亦由現行的三成提高為五成,外資機構在面對此重大利多消息再度以大幅買超作為回應。累計去年以來外資對台股的買超已高達一千億元以上。


  從選股的策略來看,外資是基本分析的忠實信徒,他們往往先從總體經濟分析開始,再分析產業和公司,並根據風險及報酬篩選個股。就經濟狀況而言,目前外資對全球經濟的看法頗為一致,像美國及英國以外的歐洲等國,已接近經濟循環的高峰;至於亞洲,則接近經濟循環的谷底,這也是為何目前外資對亞洲地區持續加碼的主因。以下介紹外資幾個重要的選股方向,其中亦隱含了一些基本分析的重要概念,值得投資人參考。


  一、股本及成交量大:外資研究台股,並非全部納入研究,在六百多支個股中,納入研究的個股通常不會超過兩百支,原因是外資資金規模龐大,如果投資小型股,很容易就達到個股的投資上限。也由於資金規模大,個股的成交量也要達到一定規模進出才比較容易,因此資本額大的個股較容易成為外資的青睞對象。


  二、產業具競爭力或處於景氣復甦階段:就產業來說,外資對於各個市場的代表性產業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代表性產業往往會佔該市場的投資組合的大部分,像香港、新加坡就會選擇金融服務業,台灣就會選擇電子業。此外,只要是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公司也會列入外資的投資組合。許多外資會把這類公司當作核心持股,不易大幅變動,除非公司發生重大變動,或是該市場政策或出現政治問題,才會出清持股。


  三、財務健全、專注本業:外資從財務報表的公司獲利、成長、資產價值評估、股東權益、盈餘分配、現金流量等數字來評估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多數外資對於財務有問題的公司都不會去碰,因為投資這類的公司風險極高,顯見外資不僅只看報酬率,風險的高低也是他們所考慮的。專注於本業的公司,且公司每年都維持一定的成長率,才會被外資認為是值得投資的公司。看重本業的原因是,太多轉投資的公司若投資失當,會拖累本業,像有些外資投資國產車、順大裕遭套牢,因此目前外資都會儘量選擇業務單純的公司,即使有轉投資,也必須是市場的龍頭公司或本業成長佳的企業。


  談到外資就一定要提到大家近來耳熟能詳的「摩根史坦利指數」。自從李總統提出兩國論以來,股市節節下滑幾乎呈現崩盤的走勢,但在八月二十日摩根史坦利宣佈提高台股權值到百分之百,並於西元兩千年起生效的消息上報,股市隨即反轉向上,究竟摩根史坦利指數對外資有什麼重要意義呢?首先,我們必須知道,指數一向是評估基金經理人投資績效的重要依據,基金經理人所追求的就是打敗指數,而摩根史坦利所發佈的指數,更是全球基金經理人最常用的指數,因此當台股納入摩根史坦利新興市場指數之下,如果基金經理人沒有投資台股,這基金經理人就要承擔台股大漲的風險,例如台股在一九九六年最低指數是 4672 點,該年六月份最低是 5900 點,隔年八月份上漲到 10,256 點,指數整整上漲一倍,而基金經理人卻未投資台股,此基金經理人投資策略或投資能力將會受到質疑,若第二次指數又發生大漲的現象,而基金經理人仍無投資台股,此基金經理人就會被認定能力不足,難怪外資在摩根史坦利宣佈提高台股權值後要拚命買進台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