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平常有時會在電視或報紙中看到M1AM1BM2等名詞,是否會對這些名詞所象徵的意義發生疑惑呢 ?這三個名詞就是我們這一期的主題:「貨幣供給額」。


  在討論貨幣供給額之前,我們首先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定義什麼是貨幣。依據經濟學對貨幣的狹義定義,貨幣是指通貨(即市面上流通的有形貨幣)與存款貨幣的總和,而存款貨幣專指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存款,此一狹義貨幣的數量稱為M1,簡單的說 M1=通貨+存款貨幣。在台灣的存款種類中,有三類存款的流通性高相當高,他們分別是廠商的活期存款、社會大眾的活期儲蓄存款及郵匯局的存簿儲金。活期存款的廠商客戶可以在銀 行營業時間內,隨時將活期存款轉入支票存款帳戶或兌換成現金;而社會大眾的活期儲蓄存款及存簿儲金均可在銀行或郵局立即對換成現金而不會有所損失,因此在台灣的存款貨幣定義中,一直將活期存款與活期儲蓄存款包括在內,而郵匯局由於隸屬交通部管轄,且不從事放款,在性質上與一般金融機構稍有不同,故存簿儲金未計入台灣的存款貨幣內。根據以上的貨幣定義,台灣將貨幣定義為M1AM1B,即


M1A=通貨+支票存款+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有狹義的貨幣定義,當然也有廣義的貨幣定義,廣義的貨幣供給額稱為M2,它除了包括M1B所包含的貨幣之外,尚含蓋了準貨幣,即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幣存款和郵匯局的轉存款等,亦即


 M2=M1B+準貨幣


  貨幣供給額對股市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資金的充裕與否,我們可以從存款結構和M1AM1BM2年增率兩方面來看。從存款結構來看,當股市錢途一片看好時,投資人會將原本的定期存款和定期儲蓄存款解約,而改存進劃撥交易的活期存款及活期儲蓄存款,因此當活期存款的增加速度和流通速度提高時,將造成股市成交量持續擴增,促使股價上漲,以民國七十四年至七十八年為例,活期存款佔M2的比例由七十四年的5.92%提高到七十八年的11.7%,而定期存款及定期儲蓄存款佔M2的比例,由七十四年的48.92%降至七十七年的41.54%,七十八年再提高至46.72%,同期股票年成交總額由七十四年的1,952億元增至七十八年的256,727億元,增幅達一三0倍,而股市由七十四年的829.70點,上漲至七十八年底的9,624.18點,漲幅達10.6倍。


  從貨幣供給額年增率來看,當M1AM1B年增率大於M2年增率時,說明資金正由定存資金(M2)轉為活存或活儲的流動性資金(M1AM1B),可看出貨幣供給額的增加,來自於流動性資金,當這些資金流入股市,股市會趨於活絡。以民國七十八年為年,該年M1A年增率為22.03%,大於M2年增率的26.78%,同期股市上漲88.0%。當股市上漲至高點後會逐漸冷卻,造成股市重挫及成交量萎縮,投資人在資金受創之餘又將活存或活儲轉為定存,以領取固定利息,此時M1AM1B 的年增率會逐漸下降,最後跌破M2年增率。


  依據我國中央銀行所公佈的貨幣供給額年增率,八十八年六月份的M1AM1BM2年增率分別為2.85%11.35%9.64%,顯示台灣股市資金充沛,有利於推動股市中長期的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