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通訊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那麼網路所指的就是電腦與電腦之間的溝通了!由於網路所使用的傳輸方式與通訊有諸多相同之處,因此通訊網路常一併成為討論的話題。一般我們常說的「網路」其實是指「網際網路(Internet)」,但網際網路不過只是網路產業的一部份。


  一、網路設備產業


  上網幾乎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我們會在家裏上網、在公司上網甚至在網路咖啡店上網,但你可能不知道一樣是上網,個人和企業上網所使用的設備並不相同。個人在家裏上網必須具備電腦、電話線、上網支援軟體(撥接軟體和瀏覽器)


和數據機等設備,其中數據機(Modem)是最重要的個人網路配備。數據機的傳輸速度是以bpsbit per second)為計算單位,以目前最普遍的56k bps數據機為例,就是每秒傳送資料的速度約為五萬六千位元,由於這種傳輸速度並無法滿足網路族的需求,因此寬頻傳輸產品逐漸成為下個世代數據機的主流發展趨勢,其中最具成長潛力的兩項產品,分別是「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與「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數據機(ADSL Modem)」。


  纜線數據機是透過有線電視的電纜線路傳資料,雖然上傳及下傳的速度很快,但因為有線電視纜線的頻寬是由用戶共享,因此當同一時間使用的人越多,平均每個人所能分配到頻寬越少,相對也構成傳輸速度上的限制。至於非ADSL數據機則是運用現有電話線路來傳輸資料;相對於纜線數據機,ADSL是透過個人電話線屬於專線性質,所有頻寬都是由單一使用者獨享.而且語音和數據資料可以利用同一條線路傳送,亦即你可以同時上網並使用電話和朋友聊天。不過ADSL也有其缺點,如果用戶和電信局交換機房距離超過二.七公里以上,傳輸的品質較不穩定。


  在推廣寬頻上網的初期,Cable Modem因為擁有現成的有線電視網路似乎佔著較大的優勢,但最近中華電信等電信業者大力促銷ADSL上網,在價格上已經與Cable Modem 有相當競爭能力,再加上ADSL專用線路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因此一般認為ADSL可能有較大的機會在這場寬頻大戰中勝出。目前國內Cable Modem的製造廠商有亞旭、金寶、致福、突破,ADSL的製造廠商則有合勤、國碁、亞旭、致福等。對於台灣的廠商來說,取得國際認證或電信標案成為國內廠搶得市場的第一


步。在ADSL的部份,相關製造廠商以標案為主要的出貨來源,例如亞旭和合勤因為取得中華電信的標案,今年的出貨量明顯高於其他廠商;在Cable Modem方面,國內通過美國Cable Lab認證的廠商多達九家,包括突破(未上市)、惠勤(合勤轉投資)、亞旭、華碩、友訊、致福、凱碩、國碁等廠商,不過其中主要還是以幫國際大廠代工為主,毛利不高,加上2000年受到上游關鍵零組件缺貨的影響,各廠商實際的出貨都不理想。


  企業上網設備比個人上網設備複雜得多,由於企業內部電腦眾多,若電腦之間要靠數據機和電話線相連接,網路費用可能是一筆天文數字,因此電腦和電腦之間多半是用一種「乙太網路(ethernet)」的型態相連,在乙太網路中每一台電腦首先需要有網路卡(NIC)、同軸電纜或雙絞線和相關的網路驅動程式,再加上一個集線器(hub)或交換器(Switch)就可以將附近的電腦串連起來型成一個小型的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 LAN),如果連接路由器(Router)經由數據機或專線就能跨越區域網路形成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不過由於專線承租成本較高,所以除非是跨國的大型企業,或是在各部門、各分公司間需要進行大量而頻繁的資訊傳輸的企業,才會考量採用專線。


  台灣廠商在全球網路設備市場以網路卡及集線器較具競爭力,1999年國內網路卡的產值佔全球產值約4成,集線器在歐美大廠漸退出市場而將ODM代工訂單交予我國廠商的情況下,去年我國集線器產值佔全球市場比重超過六成,但未來產量及產值將隨著集線器市場漸為交換器所取代而衰退;全球交換器市場正處於高度成長期,但台灣廠商在交換器高階產品晶片組的自行開發能力仍不足,目前以承接OEM代工為主,國內交換器產值目前佔全球比重仍不高,但交換器產品已逐漸取代網路卡及集線器成為國內區域網路設備廠商的主要產品。目前國內企業網路設備的製造廠商在網路卡、集線器、交換器方面有友訊、智邦和訊康等三家廠商,路由器較知名的製造廠商為合勤科技。


 


  網際網路產業


  微軟總裁比爾.蓋茲說過:「網際網路的成長實在不可思議,同樣建立5,000萬個使用者,廣播花了三十八年,電視花了十三年,而網際網路卻只花了四年」。1994年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只有300萬人,到了1998年已經高達一億5,300萬人,由此可見網際網路的驚人魅力了!美國的網路熱潮大約起源於1998年末期,1999年則是網路事業蓬勃發展的高峰時刻,網路創造出來的未遠景分散了人們對它獲利能力的注意力,本益比在數百倍乃至千倍的網路股比比皆是,即使大部份的網路公司還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股價仍然一路扶搖直上。但是好景不常,自2000年四月美國那斯達克網路與高科技股慘跌後,過去被視為天之驕子的網路公司股價又回到了原點,甚至跌破上市的掛牌價,網路泡沫的說法也就因而甚囂塵上。


  網路網路產業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包括網際網路內容供應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ICP)、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及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ASP)。以下為大家介紹這三類公司和國內的上市、上櫃相關廠商。


(一)          網際網路內容供應商(ICP):透過網際網路提供資訊、教育或娛樂網際內容的公司,大家耳熟能詳的蕃薯藤、奇摩、各種網路商店及網路社群都屬此類,他們的收入大多來自廣告費和會員費,少數網站則享有交易佣金。國內絕大多數的網路公司屬於ICP,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家上市、上櫃廠商以網站經營為本業,所有參與網站經營的廠商均在實體世界有一番事業,而後涉足網路事業,例如精業主業為系統整合、代理銷貨收入,以及加值網路服務的勞務收入,旗下精誠資訊的奇摩站(已被台灣雅虎併購)己然成為國內最大的入口網站;智邦轉投資的智邦生活館網站,以提供電子商務的營造空間為主,結合了網路軟體、硬體和物流廠商;友立資訊的主要產品為影像處理、網頁圖形設計和多媒體視訊編輯軟體,目前線上銷售比例己提升至15%,自設的網站己成為主要的銷售及服務中心;宏碁為拓展網路與軟體兩方面業務,於去年八月間成立宏網和宏智二大次集團,並預計在2010年投資一百家網路軟體公司。


(二)          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提供企業專線或個人撥接上網及設備代管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硬體使用收入是這一類網路公司的主要收入,包括撥接收入、Co-location的收入,或是IDC(Internet Data Center)公司的租用主機、硬碟收入等。這些公司與其說他們是網路公司,其實還不如說是電信服務公司。因為他們所經營的業務與經營電話的模式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屬於資本密集的行業,初期必須投入大量資本建置整個基礎建設,然後收取類似月租費或是依使用的時間來計費。國內最大的ISP業者無疑是中華電信,中華電信挾其獨占性資源,既成為ISP業者的專線與撥接門號供應商,同時又與ISP業者同時經營撥接上網的服務,在門號數充分、頻寬夠大的情形下,中華電信輕易地成為市場的領導者;國內第二大的ISP業者為「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它本來是隸屬資策會之下的一個專案計畫,後來獨立為一家網路公司,日前曾計畫至美國那斯達克初次上市,最後因為高科技股重挫而取消;「仲琦」是國內第一家上櫃的ISP業者,目前擁有20多萬戶撥接用戶及2000多條企業專線。


(三)          應用軟體服務供應商(ASP):提供企業或個人用戶,為透過網際網路或專線,提供應用軟體租賃服務的網路公司。ASP業者存在的目的在於解決資料攜帶上的困難、軟硬體日趨龐大與複雜、電腦病毒肆虐等問題,ASP業者將軟體留在自己的機房,使用者只要用單純的硬體上網就可以取得ASP所提供的軟體服務了,趨勢科技(Pc-cillin)即屬於此類公司。


    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三項領域勢必進行整合,以ISP業者為例,目前國內有超過300家,但預料在未來2-3年之間,能有效純活下來的將不超過五家,因此跨業整合及策略聯盟,將是網際網路業未來生存的不二法門。


 


相關廠商:


l        網路卡:友訊、訊康、智邦


l        集線器:友訊、智邦


l        交換器:友訊、智邦


l        路由器:合勤


l        ADSL數據機:合勤、國碁、亞旭、致福


l        CABLE數據機:突破、惠勤(合勤轉投資)、亞旭、華碩、友訊、致福、凱碩、國碁


l        Set-top-box:兆赫


l        ISP:中華電信(Hinet)、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仲琦、廣通、英普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