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的理財專欄中,我們了解到貨幣供給額是預測股價變動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期我們將進一步討論政府如何透過貨幣政策來影響國內經濟與股市。


  在上一期我們曾經提到貨幣是指市面上所流通的有形貨幣與存款貨幣的總和,當景氣低迷、經濟蕭條的時候,政府可以透過各種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政策來增加市面上貨幣流通的數量,以刺激景氣進而加速經濟的復甦;反之,當景氣過熱時,政府也可以採取各種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減少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對景氣達到降溫的目的。了解政府的貨幣政策對投資決策有莫大的助益,當政府宣佈採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時,我們可以預期未來股市將會因而轉趨活絡,此時投資人應該採取積極的投資策略,進場佈局以迎接未來的多頭走勢;當政府宣佈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時,股市將會隨之漸趨冷清,此時投資人的心態應轉為保守,宜退場觀望或降低持股的比例。


  政府最常用來控制貨幣流通數量的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調整重貼現率以及調整法定準備率等三種,說明如下:


  一、公開市場操作:政府發行或賣出公債可以減少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屬於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景氣和股市皆有降溫的效果,反之,當公       債到期或政府買回在外發行的公債,則會釋放出許多貨幣到市場上,對景氣和股市有刺激成長的效果。


  二、調整重貼現率:重貼現率相當於中央銀行對一般銀行的貸款利率,當央行調整重貼現率,通常會引導一般銀行對一般民眾的放款利率。當央行調高重貼現率時,銀行市隨之調高存款利率,民眾受到利調高的激勵,會傾向於增加存款、減少貸款,市面上流通的資金因而減少,股市的成交量也會因而萎縮,終於導致股市下跌;反之,當政府宣佈調降重貼現率,不久一般銀行就會隨之調降存款和放款利率,人民此時會傾向於將錢從銀行提出並投入獲利性更高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向銀行貸款的意願隨之提高,於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增加了,在這種情形之下股市上漲的機會也就增加了!


  三、調整法定準備率:當我們將一筆錢存入銀行後,銀行並不會讓這一筆錢百分之百地流入市面,而是依照法定的比例提撥準備金存入中央銀行,以支應存款隨時可能發生的提款,這個法定比例稱為「法定準備率」。當央行提高銀行的存款準備率時,流入市面上的資金將會減少,股市亦容易因缺乏動能而下跌;反之,當央行調降存款準備率時,流入市面的貨幣將會增加,股市亦因動能充沛,上漲的可能性大增。


  以上就是政府最常用來控制貨幣數量的貨幣政府,在了解這些政策的意義之後,相信投資人就可以利用它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