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泡沫經濟是指某種經濟資源的價格背離價值畸形上漲,並被輪番投機炒作,形成一種虛假的經濟泡沫。到一定程度後,泡沫破裂,參與投機的許多人受損失,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泡沫經濟有三個最突出的特點:


一、泡沫的啟動必須有炒作的題材,炒作的題材分為兩類,一類是實物資產,如土地、房產、某種商品,另一類是虛擬資本,如股票和其他有價證券。


二、製造泡沫必須有策劃者和跟風者。策劃者是製造泡沫經濟的始作俑者,也是泡沫投機活動的受益人,一但泡沫做成以後,他們首先獲利。跟風者是泡沫投機的參與者。泡沫經濟一啟動以後,會產生所謂的「羊群效應」,所謂「羊群效應」就是俗稱的跟風,一群向同一個方向前進並低著頭吃草的羊,如果其中一頭羊受到驚嚇,轉向另一個方向,其他羊也會迅速掉轉方向,一起狂奔。也有人稱這種情況為「樂隊大車效應」。所謂「樂隊大車效應」,是樂隊大車走在大街上時,很多人會緊跟其後,由最初的看熱鬧,到後來會有相當多的狂歡,雖然不知道狂歡的原因,也不知道大車將開往何方,尾隨其後的人卻會越來越多。當土地、股票價格不斷上升的時候,人們也會像參加「樂隊大車」狂歡一樣,不斷地參加購買土地和股票。一段時期眾多的人參與購買,雖說不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但價格的輪番上漲,又誘使人們更加踴躍參與購買,形成一種狂熱的風潮,也就促發了「經濟泡沫」的產生。


三、泡沫是一步一步形成並吹大的。製造泡沫的過程表現為一浪接著一浪的炒作過程,每一次換手,炒作物件的價格就往上推動一次,一直推到天文數字。


  泡沫經濟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政府採取寬鬆的總體經濟政策,有炒作的資金來源。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較鬆、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面上逞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第二個原因是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約束機制。這些泡沫經濟形成的條件都可以在日本的泡沫經濟中得到應證。


  日本從1955-1985年,完成了經濟起飛,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手中有了錢的日本企業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話」:日本是一個島國,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為日本的稀有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城市占地不斷增加,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建設對土地投資的增加,地價特別是城市房地產價格具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日本人將這種趨勢絕對化了,認為地價只會上升,不會下降,以至把房地產投資作為一種資產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們開始製造土地泡沫,從八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地價飛漲,投機者以升值的土地作抵押,可以從銀行取得更多的貸款,然後再去尋求新的投機機會,於是有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上升。到一九九0年為止,日本房地產的總值估計二十兆,美國土地的面積比日本大二十五倍,但日本房地產的總值卻是美國的五倍,理論上日本只要賣掉大東京都,就可以買下美國所有的房地產,只要賣掉皇宮和庭園,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加州。日本的銀行業是「土地神話」的忠實信奉者。八0年代後半期,由於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發展,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劇,銀行的籌資成本趨於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把房地產作為尋求高回報率的途徑,對房地產業的融資大幅度增加。若以一九八五三月為基期,到一九九一年三月,銀行業的貸款量增加了61%,而同期對房地產貸款的增加量卻高達151%,同期的房地產貸款在銀行全部貸款餘額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這些以土地為抵押的貸款專案全部在「土地神話」破滅之後成為難以消化的不良債權。。


  日本的股票也在這段期間呈現瘋狂的上漲,從一九五五到一九九0年間,日本股票的價格平均上漲了一百倍,顚峰時間股市總值幾近美國的一五倍,占全球資本的45%,日本電信巨人NTC公司的市值超過美國AT&TIBM、艾克森石油、奇異電器、通用汽車的總和,日本最大證券商野村證券的市值更超過美國所有證券商市值的總和。日經股價指數在一九九0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幾乎站上四萬點的高峰。


  進入九0年代,「土地神話」和股市泡沫一起破滅, 泡沫破滅的引爆點是日本政府擔心通貨膨脹,於是中央銀行開始管制信用,主動引導利率上升,把基本利率上調0.75%,達到6%的水準以期抑制房價和股價,股票市場和土地、房地產市場都對此作出了強烈的反映,1990-1992年間住宅、土地價格大幅下降,東京地區跌幅22%,大阪、名古屋地區跌36%,股價和地價「泡沫」徹底破裂。


  泡沫經濟的破裂,給日本經濟留下的最大後遺症是長達四到五年的經濟發展停滯。泡沫經濟破滅後幾年內,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下降,日經平均股價一度下跌了超過一半,其他金融商品也相繼跌價。銀行即使拍賣作為抵押品的股票和房地產等,也難以收回全部貸款,不良債權問題便在上述背景下形成。日本的不良債權問題暴露後,引起國際金融界的廣泛關注,許多國際金融業務從東京流向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不良債權問題同時嚴重影響到包括大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信譽,日本居民紛紛將一部分存款轉移到政府開辦的郵政儲蓄戶頭上。這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加速了金融機構的倒閉,日本的許多企業系列和企業集團,往往是以金融機構為中心形成的,一個金融機構倒閉會連帶一批企業隨之倒閉。例如,兵庫銀行倒閉後,與其關係密切的公司和企業有三十一家隨即破產,即使是還沒有倒閉的金融機構,因受不良債權問題困繞,貸款態度變得保守,致使一些企業因得不到資金支持而倒閉。這些情況一步步演變成金融危機,至今日本仍未完全擺脫泡沫經濟的陰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費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